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友善列印 :
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+ P開啟列印功能
字級設定 :
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+ V → X → (G)最大(L)較大(M)中(S)較小(A)小,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,
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+ (+)放大 (-)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。
字級:
:::
公告訊息
寶島商號揪『柑』心:科技化世代的溫情古早味
日期:111-07-31

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「青年壯遊臺灣─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」,鼓勵青年自主規劃多面向的壯遊企劃,進而開拓視野、培養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能力,同時探索臺灣在地文化特色。今(111)年共有235組團隊青年,於暑期6至8月間走出戶外,感受故鄉之美,透過自己的步伐探訪臺灣這座美麗島嶼,關於土地、環境、時代以及人文社會的深刻記憶。

入選111年計畫的「寶島商號探險隊」團隊,由20多歲的木藝助理師陳憫、唐卡畫師林慈君及藝術設計師林哲安組成。團隊感受到現今立基於效率、性價比與便利性的科技發展及消費文化正逐漸蠶食早些年代裡,日常生活中的濃厚人情味;因而以恆春半島至今維持傳統樣貌的老字號雜貨店、接續傳統同時創新的雜貨店及主打懷舊風格的新興雜貨店(文創商店)做為此次壯遊探訪的目標,同時也希望一探雜貨店在便利商店尚未普及,作為社區交易與社交的中樞,人與人相處的樣態,並透過紀錄店與人的歷史及特色古早商品,期待讓大眾憶起童年熟悉,卻在時代齒輪的滾動之下漸行漸遠的回憶場景-雜貨店。

「柑仔店」,即早年的雜貨店俗稱,單只是透過台語唸出,親切感就油然而生。陳舊筆記本裡的手寫賒帳紀錄,證明人與人間看似被距離感淹沒的信任仍然存在;打烊後出現的敲門聲,顯示不同於機械化運營的真實溫度;不同雜貨店之間互相寄賣、推廣彼此的產品,展現異於現今社會相互角逐、激烈競爭的商業模式。實地走訪經營數十載的雜貨店,讓團隊捕捉許多人性溫暖的面貌,更強烈地感受到隱沒於都市水泥叢林後,人與人之間緊密的情感聯繫。

「因區域不同,雜貨店們也有著各自的在地特色。」陳憫說,讓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間位於港口附近、已傳四代的泉成行雜貨店,店內那張從清朝流傳至今已有150年歷史的肖楠老桌上,就有著來自海口的印記。「因附近居民多以討海維生,交易的錢幣也因此沾染上魚腥味,而桌面上用作投幣、原先削得方正的『錢口』,時間一久,竟被循著魚腥而來的老鼠啃咬成橢圓形。」隨著探訪的腳步,團隊一一記錄下雜貨店老闆們分享的趣事,為這些發生在臺灣一隅的小故事留下見證。

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步調,淡化了人與人間的互動,使得世代之間的隔閡加大;而汲汲營營於效率與報酬率的同時,也讓一些珍貴的文化悄然消逝。藉由壯遊體驗的機會,團隊們逐步重拾真實互動的溫度,大幅縮減了與長輩們之間的想像鴻溝。「我們和上一代或上上一代的長輩,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。」陳憫表示,「能夠拉近世代之間的距離,是這次體驗最意外的收穫!」。

每一間雜貨店招牌背後,都充斥著經營者的心路歷程,或許是帶有一些對現實生活的怨懟,也或許承載著一種對傳承的堅持,又或只是單純對於過往的不捨。如今,數十年如一日,時間在雜貨店小小的空間裡慢下來,聚焦出時代的縮影。團隊也規劃於企劃執行完成後,將搜集各地區的懷舊零食,分裝成驚喜袋,並藉由文字與影像紀錄的短篇於網路社群分享,希望喚起更多人美好回憶。

「感動地圖實踐計畫」希望鼓勵青年以壯遊體驗的方式,與臺灣各地文化深入互動、交流,並從中培養自我探尋與反思的能力,進而促使大眾關注長久被忽略的土地與文化議題。更多團隊的冒險故事請上「壯遊體驗學習網粉絲專頁-感動地圖活動專區」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2630603983738015),更多的團隊企劃紀實都在這裡喔! 

:::